
從巴塞爾到蘇黎世,再到琉森,這片被阿爾卑斯山環抱的土地,瑞士以靜謐與理性之美,孕育出歐洲最具深度的藝術體驗。巴塞爾堪稱瑞士的藝術之都。這裡的貝耶勒基金會是全球收藏家心中的聖殿,由建築大師倫佐.皮亞諾 (Renzo Piano) 設計,以玻璃、自然光與景觀構築出近乎神聖的觀賞體驗。館內收藏了莫內、畢卡索等20世紀巨匠的經典之作,完美體現藝術史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演進。同樣不容錯過的巴塞爾美術館,是歐洲最古老的公共美術館之一。它的收藏橫跨七百年,從荷蘭大師霍爾拜因 (Holbein) 到塞尚、馬蒂斯、賈柯梅蒂,乃至當代藝術,見證了歐洲藝術思想的流變。而一年一度的Art Basel,更讓這座城市成為全球藝術界的心臟——畫廊、收藏家與策展人齊聚於此,共同定義當代藝術的方向。在蘇黎世,藝術的氣息更顯理性與沉靜。蘇黎世美術館是瑞士規模最大、藏品最豐富的藝術館,收藏從瑞士象徵主義畫家霍德勒 (Hodler) 到阿爾貝托.賈柯梅蒂 (Giacometti) 的重要作品。最後,在湖光山色之間的琉森,RosengartCollection 以私人收藏家的眼光,呈現畢卡索與克利的靈魂對話。造訪瑞士,是一場與藝術、建築與人文精神的深刻邂逅——在靜謐的秩序之中,看見世界最優雅的創造力
藝術聖地
貝耶勒基金會




由20世紀重要的藝術收藏家ErnstBeyeler創立,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。美術館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雷佐·皮亞諾 (Renzo Piano) 設計,整體風格極簡、現代,低矮的屋頂、玻璃與石材的結合,以及自然採光的天窗,使展廳光線柔和。因館藏與展覽質量極高,被認為是「世界最美麗的博物館之一」。展品以20世紀現代藝術為主,收藏大量印象派、表現主義、立體派及抽象藝術大師的作品,如畢卡索、馬蒂斯 (Henri Matisse)、克利、克洛德·莫內(Claude Monet)、文森·梵谷 (Vincent van Gogh)、安迪·沃荷 (Andy Warhol) 等經典作品。這裡頻繁展出特別展覽與新企劃,如2025年推出草間彌生大型回顧展。
風向指標
Art Basel




在全球藝術版圖裡,Art Basel不僅是一場展會,而是一扇連結世界的窗口。每年,來自六大洲最具影響力的畫廊、藝術家與收藏家齊聚於此,使巴塞爾成為當代藝術能量最密集、最純粹的場所。無論是專業人士、收藏家,或只是對美有直覺敏銳的人,都能在這裡感受到藝術如何牽動市場、引領潮流、重新定義文化的方向。走進展場,看見的不只是作品本身,而是藝術生態的全景,Art Basel讓人得以在最短時間內洞察全球藝術界的價值標準,也提供難得的機會與世界級畫廊交流,理解作品如何在歷史、投資與美學之間取得平衡。更重要的是,親自置身巴塞爾,才能真正體會到藝術如何超越語言,成為連結城市、人群與時代精神的力量。這便是ArtBasel無可取代的魅力。




私人寶庫
羅森加特收藏館
原為1923至1924年間由蘇黎世建築師赫爾曼·赫特 (Hermann Herter) 設計的瑞士國家銀行建築。在轉型為博物館後,由建築師羅傑·迪納 (Roger Diener) 進行改造,保留原有的會議室。該館的核心由藝術商人西格弗里德·羅森加特 (Siegfried Rosengart) 與其女兒安吉拉 (Angela Rosengart) 所建立。西格弗里德與畢卡索和馬克·夏卡爾等藝術家有著深厚的友誼,並在琉森建立私人收藏。安吉拉於1992年成立羅森加特基金會,以保存和展示這些藝術品。博物館於2002年正式開放。館藏擁有約180件畢卡索的作品,包括油畫、素描、水彩畫和雕塑,涵蓋了他從1904年至1972年的創作生涯;更有125件克利的作品,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克利 (Paul Klee) 作品收藏之一。
雲海之上―皮拉圖斯山
皮拉圖斯山靠近琉森湖,海拔2,128公尺。早在19世紀就開始有登山活動與旅遊設施。1870年代開通第一條齒軌鐵路,其坡度可達48%,成為世界上最陡的齒軌鐵路,使用蒸汽火車行駛,直到今日仍是工程奇蹟。由阿爾普納赫施塔德(Alpnachstad)小鎮通往山頂,充滿刺激與觀景樂趣。亦可搭乘纜車與空中吊椅從克里恩 (Kriens) 登頂,沿途景色壯觀。山上有懸崖、岩壁、山谷與高山草甸,地形豐富,非常 適合登山與攝影,可欣賞日出。山頂可俯瞰琉森湖、阿爾卑斯群山以及琉森市區。當琉森湖與山谷形成逆溫層時,山頂常被雲海與霧氣環繞,如置身仙境般。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前來,是瑞士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與旅遊景點之一。




詩與石的永恆
西庸城堡




西庸城堡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0世紀,最早為伯爵或地區領主的居所及防禦要塞。12世紀起,城堡成為瓦萊州貴族與伯爵的行政與軍事中心,控制通往日內瓦湖及周邊貿易路線。16世紀宗教改革期間,城堡部分功能改為行政用途。城堡曾多次易手,由貴族、伯爵到瓦萊州政府,最終在19世紀被保存為歷史文化遺產,對外開放作為博物館。然而,使它真正成為傳說的,是一段詩意的故事。1816年,英國詩人拜倫 (Lord Byron) 造訪此地,被囚徒François Bonivard的真實故事深深打動,寫下《西庸的囚徒》,一首關於自由與靈魂不滅的詩,也讓這座古堡從歷史的陰影中綻放出浪漫的光。至今,拜倫親筆刻下的簽名仍在地牢的石柱上,見證著詩人與信念的永恆。
兩世紀的藝術脈動――蘇黎世美術館
蘇黎世美術館是瑞士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博物館之一,自1787年以來一直在蘇黎世進行藝術品收藏,目前是歐洲第二大藝術協會。2021年由大衛·奇普菲爾德 (David Chipperfield) 利用現代簡約風格與原有建築和諧融合,逐漸擴大的規模。二戰期間,蘇黎世美術館成為歐洲藝術品避難所,許多受納粹威脅的藝術品被暫存在此。藝術藏品從中世紀至當代藝術皆有涵蓋,包括阿爾貝托·賈科梅蒂 (Alberto Giacometti)、費利克斯·瓦爾登 (Felix Vallotton)、莫內 (Monet)、雷諾瓦 (Renoir)、塞尚 (Cézanne) 等大師的畫作。此外,還有一系列攝影作品,收錄了博伊斯 (Beuys)、克里斯托 (Christo)、波爾克 (Polke) 等的作品。








重生的琉森傳奇
琉森文華東方皇宮
坐落 於琉森湖畔,前身為著名的琉森宮殿酒店,被視為瑞士美好年代 ( Belle Époque ) 建築的代表之一,並於2014 年被列為國家級文化資產。經過細緻修復後,這座歷史建築在2022年以全新面貌重生,成為品牌在瑞士的第二座據點。踏入大廳,即能感受到古典外觀與當代優雅之間的無縫銜接:原建築的高挑尺度、大窗框與結構語彙依然保留,但室內則以低調奢華的現代設計重新詮釋。柔和的中性色調、大理石紋路、拋光金屬與雕塑般的燈光層次,營造出明亮、沉穩、極具平衡感的氛圍。客房由以「現代湖畔邸宅」為靈感。線條乾淨、材質細膩,絲絨、木質和柔光交織出靜謐舒適的情緒;許多房型窗外便是琉森湖或皮拉圖斯山,宛如天然藝術品般的景觀延伸了空間的優雅。旅館於2024年獲得米其林兩把鑰匙的肯定,是琉森唯一獲此殊榮者,充分展現其在設計與體驗上的頂尖水準。
百年詩篇
洛桑美岸宮飯店




座落在萊芒湖 (Lake Geneva) 畔,自1861 年開業以來,它以典雅的美好年代建築風格、卓越的服務以及豐富的歷史背景,成為瑞士最具代表性的奢華飯店之一。1908 年進行擴建,增建新巴洛克風格的宮殿翼樓,並融入新藝術風格元素,被列入瑞士國家文化財產名錄,是瑞士飯店建築的典範。飯店更藏有重要歷史,它是1923 年《洛桑條約》的簽署地,及2015 年伊朗核協議框架談判地點。有多位名人曾下榻於此,如維克多·雨果 (Victor Hugo)、可可·香奈兒 (Coco Chanel)、查理·卓別林 (Charlie Chaplin) 等。飯店內提供米其林一星的精緻法餐、主打義式料理的餐廳,及傳統瑞士餐點。酒窖內擁有約75,000 瓶收藏,包含拉 (Lavaux) 葡萄園及其他地區佳釀。
雲端之味
米其林二星
坐落於蘇黎世地標飯店 The Dolder Grand 之中,這間餐廳如同懸浮於雲端的饗宴舞台,俯瞰城市天際、湖泊與遠方的阿爾卑斯山。空間氛圍兼具典雅與現代感,低調中散發奢華氣息。
由主廚 Heiko Nieder 掌舵,餐廳榮獲 米其林二星,並在 Gault & Millau 瑞士美食評鑑中獲得 19 點的極高評價,被譽為蘇黎世最具代表性的 fine dining 餐廳之一。Nieder 的料理以「突破傳統風味界限」為理念,在法式基礎之上融入亞洲香氣與季節靈感,呈現出精緻而充滿驚喜的味覺層次。在夜色中,窗外的蘇黎世燈火如繁星般點點閃爍,與餐廳的柔光交織成詩。於此用餐,不僅是一次味覺體驗,更像是一場沉浸於藝術與自然之間的對話。






